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迅猛发展,印染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染料的生产与使用量越来越大。由此,产生大量的高COD、高色度、高毒性、高盐度、低B/C的染料废水。据统计,2009年印染行业所产生的染料废水总量已达24.3亿吨,占纺织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80%以上。该种染料废水具有的“四高一低”的特点,并且与使用染料的种类有关。与此同时,在染料生产中,排放废水中盐类的富集主要是由生产工艺和工艺助剂的添加造成的。比如,在江苏某染料厂综合废水中,仅氯盐质量分数就高达60g/L。可见,如何高效处理高盐度、高污染度的印染废水,实现氯盐从达标水的分离,满足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要求,已成为印染废水处理的难题。
在化工生产中,农药生产过程也会产生大量的高盐废水。据统计,全国农药年产量达47.6万吨。其中,有机磷农药的生产占农药工业的50%以上。该种农药废水的特点是:有机物浓度高、污染成分复杂、毒性大、难降解、水质不稳定等。比如,在除草剂草甘膦的生产过程中,浓缩母液过程会产生浓度很高的磷酸盐和氯化钠废水,其COD为50000mg/L左右,盐类的含量可达150g/L。对于此类高COD、高盐农药废水,必须采取有效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否则,必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除此之外,在其他化工生产过程中,也会有高盐废水产生。例如,氨碱法制备纯碱生产中,蒸氨处理后系统排放废水的可溶性盐含量一般可达15%~20%,其中大部分为CaCl2、NaCl。在煤化工行业中,含盐废水经过热浓缩工艺后,外排的浓缩废水含盐量可达20%以上。对于化工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由于来源于不同化工产品与生产工艺,高盐废水的性质也各异。因此,对于化工生产中直接产生的各种高盐废水,需要按照高盐废水的不同来源、性质进行分类并选择最优工艺处理。
02、相关政策
零排放的概念最初是在70年代的美国因为工业废水影响河道水质而被强制实行的。此后如澳大利亚的第一个工业废水零排放项目也是因为政策规定而强制执行的。由此可见,政策对于零排放的导向作用非常突出。近几年环保法规的不断加码对高盐废水的处理处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情况在我国煤化工和火电行业体现得尤为突出。
• 2006 |
《火力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6-2006) |
脱硫废水应优先考虑处理回用,如无回用条件时,应处理后达标排放;有水力除灰的电厂,脱硫废水可直接作为冲灰用水。 |
• 2015 |
《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
工艺废水全部回用、循环水污水不外排、废水处理无二次污染。 |
• 2015 |
《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 |
缺乏纳污水体区域应对高含盐废水采取有效处置措施,不得污染地下水、大气、土壤等。 |
• 2016 |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
火电厂废水排放达标率实现100%。 |
• 2017 |
《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火电厂水污染防治应遵循分类处理、一水多用的原则。鼓励火电厂实现废水的循环使用不外排。 |
• 2017 |
《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 |
无纳污水体的新建示范项目通过利用结晶分盐等技术,将高含盐废水资源化利用,实现污水不外排。 |
• 2017 |
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鼓励采用蒸发干燥或蒸发结晶等处理工艺,实现脱硫废水不外排。 |
• 2018 |
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 |
脱硫废水单独处理后回用。 |
• 2018 |
《火电行业(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实践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
脱硫废水宜经石灰处理、混凝、澄清、中和等工艺处理后回用。鼓励采用蒸发干燥或蒸发结晶等处理工艺,实现脱硫废水不外排。 |
03、工艺技术分析
高盐废水零排放及资源化处理工艺要求在技术经济可行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实现各类物质的分离和回收利用,如产水回用、盐结晶或制酸碱。盐分单一的以浓缩回收为主,盐分复杂的以分盐资源化为主。目前普遍采用预处理→浓缩→蒸发结晶系统工艺对高盐废水进行处理,实现零排放或近零排放,产生盐固体进行处置或回收。
▲典型零排放工艺示意图
决定ZLD成本的关键因素是蒸发结晶系统的废水处理量,若能在废水进入蒸发结晶前进行高倍浓缩,高盐废水的零排放成本将大大降低。浓缩工艺种类众多,根据处理对象及适用范围的不同,主要将高盐废水浓缩工艺分为热浓缩和膜浓缩技术。早期ZLD系统盐水浓缩主要采用热浓缩技术,机械式蒸汽压缩技术(MVC)及目前应用较多的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MVR)。其他热法脱盐技术如多级闪蒸(MSF)、多效蒸发(MED)等,多用于海水淡化,没有在ZLD过程中应用的案例。
机械式蒸汽压缩技术
MVC技术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不断发展热回收装置,但能耗高且需要高品质电能仍是该技术推广应用最大的限制。通常来说,每处理1吨进水,则消耗20-25 kWh的电能,这已经成为其他ZLD浓缩技术的基准,是其他技术节能降耗的方向。除了能耗高,MVC的投资成本也很高,需要采用高品质昂贵的材料,如钛和不锈钢,来防止沸腾盐水腐蚀。

▲MVR原理示意图
为了降低MVC的能耗,实际工程中常将RO与MVC工艺耦合,利用RO进行预浓缩,能够大大降低能耗,两者协同作用以实现高盐废水零排放。RO的加入可节省58−75%的能源及48−67%的运行成本。然而,将RO应用于零排放,有两个比较大的限制,膜结垢/膜污染和浓缩能力较低。
膜浓缩技术
新型膜浓缩技术包括膜蒸馏技术、正渗透技术、电渗析技术等,作为RO浓水进一步浓缩工艺,出水则进入结晶过程。各种膜浓缩技术的优势、限制及能耗分析如下表所示。
技术名称 |
优势 |
限制 |
能耗分析 |
RO |
节能,成熟技术,模块化 |
浓缩能力有限,盐浓度上限为 ~75,000 ppm,易污染 |
海水:2-6 kWh/m³ 产水 反洗:1.5-2.5 kWh/m³ 产水 |
ED/EDR |
高浓缩盐度(>100,000 ppm),不易污染,模块化 |
处理高盐度污水时能耗高,无法去除不含电荷的污染物 |
7-15 kWh/m³ 进水 (进水盐度>15000 ppm) |
FO (热NH₃/CO₂汲取液) |
高浓缩盐度(>200,000 ppm),利用低热,不易污染,模块化 |
高盐度下通量很低,NH₃可能会影响出水水质,属于新兴技术成功案例较少 |
21 kWh/m³ 进水(平均进水盐度73000ppm,回收率64%) |
MD |
高浓缩盐度(>200,000ppm),利用低热,不易污染,模块化 |
通量低,回收率低,如有挥发性污染物需后续处理,新型技术成功案例较少 |
40-45 kWh/m³ 产水 22-67 kWh/m³ 产水 |
MVC浓缩器 |
技术成熟,高浓缩盐度 |
高能耗,高投资和维护成本,高温运行,只能利用初级能源 |
20-25 kWh/m³ 进水 28-39 kWh/m³ 进水 |
膜蒸馏技术
膜蒸馏是通过蒸汽压差(温差)驱动水蒸气通过疏水微孔膜,再冷凝成纯水的过程。膜蒸馏技术理论上有100%截留率;操作温度低、可利用废热;操作压力低;设备投资少等,几乎不存在膜污染问题,使用寿命长。
正渗透膜浓缩技术
正渗透利用浓盐水渗透压,使污水侧中的水分子透过正渗透膜进入盐侧,达到水和污染物分离的效果,再将盐水通过反渗透脱盐,实现水资源回收。正渗透的2个核心技术问题:一个是正渗透膜材质及结构的选择;另一个是汲取驱动溶液的选择。耶鲁大学开发的NH3/CO2作为热汲取液,可在60oC中温条件下能够再生,与MVC相比,大大降低了能耗。
前沿含盐废水零排放技术
“变温溶剂萃取” 或TSSE(Temperature Swing Solvent Extraction)技术
2019年4月30日,环境领域顶级杂志Environ. Sci. Technol. Lett. 上发表了一篇名为“Membrane-less and Non-Evaporative Desalination of Hypersaline Brines by Temperature Swing Solvent Extraction”的文章,瞬间引发业界的普遍关注。该文章介绍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者们设计的一种新型溶剂萃取型脱盐方法,能够高效和低成本地从盐水中提取淡水,并将其称为“变温溶剂萃取” 或TSSE(Temperature Swing Solvent Extraction)。这种方法使用具有温度依赖性水溶性的溶剂。将该溶剂加入盐水中,使其漂浮在更稠密的含盐液体上方。在室温下,来自盐水的水被吸入溶剂中。在此阶段之后,抽出溶剂并在70°C下加热。溶剂的“温度变化”性质随后将其从水中分离,然后将所得的脱盐水沉降到底部,并收集。相比较热法和膜法,该方法节能、投资成本低,能够淡化盐含量超过海水盐度七倍的高盐工业废水。但是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如何扩大规模,实现稳定运行,成为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让我们拭目以待。
04、值的关注的技术
MVR技术
该系统解决方案是一个可以回收利用污水和能源的闭环系统,节能且运维成本低。蒸发器技术是实现企业废水零排放的首要选择之一,可通过蒸发器重新利用多达 98% 的可循环使用蒸馏物。蒸馏物质量高,因此可将其直接输送回至生产循环中或直接排出。蒸发器使用简单,具有高灵活性和安全性,且专门用于24/7运行。
技术优势:
-
适用于难降解工业废水,性能稳定
-
热量的重复使用可实现极低的能源消耗
-
蒸馏和浓缩输出无需另行使用泵
-
先进的控制装置和触摸屏确保高度和直观的操作舒适性
-
内置根据需求控制的清洁系统
-
具有更强的防腐蚀保护
-
针对污染和泡沫较为严重的废水
渗透辅助反渗透技术
技术名称:一体化多级渗透辅助反渗透(OARO)盐浓缩蒸发器
其创新型技术巧妙结合反渗透和正渗透的原理,实现高效低成本盐浓缩。其技术在盐浓缩及零排放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一般RO之所以难以浓缩到更高倍数的盐溶液,主要是因为反渗透外加压力到了渗透压的极限,已无法进一步浓缩。利用渗透压原理,在反渗透膜出水端添加少量盐,降低膜两侧压力差,从而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浓缩,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外加压力,节能降耗。
技术优势:
-
可将溶液浓缩至接近饱和点(NaCl为26%)
-
提高工艺回收率至75%
-
节省能源,每立方米回收液耗电5-10度
-
无需热法浓缩器
-
降低盐水处理成本高达50%
EDR技术
Flex EDR是一种先进的倒极电渗析(EDR)系统,利用Saltworks新一代离子交换膜。需要较少的预处理,耐受油污和高有机物,选择性地去除离子,无需化学品添加。已在烟气脱硫废水去除氯根及水回用、煤化工高盐废水选择性分盐、锂分离和回收、油田强化驱油产水脱盐等工业领域有应用。
技术优势:
-
耐用设计
基于具有高弹性和延展性的离子交换膜和膜堆,能够耐受油、有机物、氧化剂(漂白剂)、酸(pH 0)、碱(pH 12)和悬浮物(<30 μm)。
-
选择性离子去除
去除单价离子,无需苏打软化,改变结垢水化学性质,回收有价值的盐。
-
超高浓度,灵活运行
浓缩浓水至180,000 mg/L,可与反渗透结合实现系统优化。
-
智能自清洗策略,维持高盐负荷和高水回收率
-
模块化程度高,易扩大规模,或者加入到现有工艺
膜蒸馏技术
技术名称:膜蒸馏技术
采用中空纤维膜的真空膜蒸馏技术,水回收率可达97%,相比传统热法可降低80%能耗。适用于采矿废水、RO浓缩液、苦咸水等高盐废水处理。
含盐废水处理难度大,成本高,中空纤维真空膜蒸馏(HF-VMD)技术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该过程从极具挑战性的工业废水中回收再利用最大量高品质的纯净水。KMX系统比传统的蒸发器/结晶器系统具有更高的回收率、盐水饱和度、和容量因子,并显著降低能源需求。系统维护要求低,占地面积小,可模块化,可扩展并可适用于各种工业废水。
技术优势:
-
无需结晶,一步工序将浓盐水转化为湿盐饼
-
回收率比RO高40-60%,最高可达97%
-
维护费用低,膜表面无传热界面或结垢
-
能耗低,相比蒸发器或结晶工艺能耗降低80%
-
成本低,盐分回收利用,约1-3年收回成本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2008-2016 合众高科(北京)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京ICP备120288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