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搜索
搜索
1

1

高盐、高COD、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与挑战!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4-29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高盐、高COD、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与挑战!

【概要描述】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4-29
  • 访问量:0
详情
高盐高COD高氨氮废水因其复杂特性和严重危害,已成为水处理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本文全面剖析该类废水的来源、特性与危害,详细阐述当前主流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法,探讨处理技术的联用策略,分析现存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实现此类废水的高效、经济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废水来源、特性与危害

1.来源

在化工行业,有机合成、农药生产等过程中使用大量无机盐和含氮化合物,会产生此类废水;制药行业的发酵、药物合成工序,食品加工行业的腌制、发酵环节,以及印染行业的前处理和染色工艺,也是这类废水的主要来源。

2.特性
高盐高COD高氨氮废水成分复杂,除了含有大量的氯化钠、硫酸钠等盐类,以及高浓度的化学需氧量(COD)表征的有机物,还存在高浓度的氨氮,包括游离氨和铵离子形式。废水中的高盐度导致渗透压高,对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高浓度的氨氮不仅对水生生物有毒害,还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加剧水体污染;复杂的有机物使得废水的可生化性差,常规生物处理难以有效降解。

3.危害

直接排放会使受纳水体的盐度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高氨氮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过度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体发黑发臭,破坏水生态系统。此外,高盐高COD高氨氮废水还会渗入土壤,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

处理技术

1.物理处理技术

吹脱法:利用废水中的氨氮在碱性条件下以游离氨的形式存在,通过向废水中通入空气或蒸汽,使游离氨从液相转移到气相,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在pH值为11左右,水温升高时,吹脱效率可显著提高。但吹脱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氨废气,需进行后续处理,否则会造成大气污染。
蒸发浓缩法:通过加热使废水蒸发,水分汽化后,盐类、有机物和氨氮得以浓缩。多效蒸发和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MVR)是常用的蒸发技术。多效蒸发利用多效蒸发器串联,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降低能耗;MVR则通过压缩机压缩二次蒸汽,提高其热能利用率。蒸发浓缩法可实现水与污染物的初步分离,但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且易出现结垢和堵塞问题。

2.化学处理技术

折点加氯法:向废水中加入过量的氯气或次氯酸钠,将氨氮氧化为氮气。在反应过程中,当氯气加入量达到某一值时,水中的余氯含量最低,氨氮浓度降为零,该点即为折点。折点加氯法反应速度快,去除效率高,但会产生氯代有机物等二次污染物,且氯气的使用存在安全风险。
化学沉淀法(MAP法):向废水中投加镁盐和磷酸盐,使其与氨氮反应生成磷酸铵镁(MAP)沉淀。在pH值为9 - 11,镁离子、磷酸根离子与氨氮的摩尔比为1.2:1.2:1时,氨氮去除率可达90%以上。化学沉淀法操作简单,可回收磷和氨资源,但沉淀剂投加量较大,成本较高,且产生的沉淀污泥需后续处理。

3.生物处理技术

短程硝化反硝化:传统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氨氮先被氧化为亚硝酸盐,再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然后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为氮气。短程硝化反硝化则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酸盐阶段,直接进行反硝化。在高盐环境下,通过控制溶解氧、pH值和温度等条件,可富集短程硝化反硝化菌,提高氨氮去除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源消耗。但盐度波动和水质变化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菌的活性影响较大。
厌氧氨氧化: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利用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氨氮直接氧化为氮气。厌氧氨氧化过程无需外加碳源,能耗低,污泥产量少。但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缓慢,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且高盐度会抑制其活性。

处理技术联用

单一处理技术难以满足高盐高COD高氨氮废水的处理要求,因此多种技术联用成为研究热点。
“吹脱 - 生物处理”联用,先通过吹脱法去除部分氨氮,降低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再利用耐盐微生物进行生物处理,降解有机物和剩余氨氮;
“化学沉淀 - 高级氧化”联用,先通过化学沉淀法去除大部分氨氮,再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如芬顿氧化、臭氧氧化等降解难降解有机物;
“蒸发浓缩 - 生物处理”联用,先通过蒸发浓缩实现水与污染物的初步分离,降低盐度和污染物浓度,再利用生物处理进一步净化废水。技术联用能够充分发挥各技术的优势,提高处理效果和经济性。

挑战与展望

当前高盐高COD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面临着处理成本高、处理效率低、二次污染等挑战。处理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高,限制了一些技术的推广应用;部分技术对废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适应性差,处理效率不稳定;一些化学处理方法产生的二次污染物需要进一步处理。
未来应加强新型高效处理技术的研发,如开发新型吸附剂、催化剂和耐盐微生物菌株;优化联合处理工艺,实现不同技术的协同增效;探索资源回收利用的新途径,如从废水中回收盐类、磷和氨等资源,实现废水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联系我们 丨 加入我们 

友情链接:北极星节能环保网 丨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丨中国煤化工 丨中国脱盐协会

战略合作单位:奥测世纪

这是描述信息

版权所有@2008-2016 合众高科(北京)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京ICP备12028887号